高新区(滨江)厚植创新文化让创业者梦想花开
时间:2023-03-23 10:39 来源: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:

4.jpg


5.jpg


1999年,华桂潮回国创业,在辗转考察国内各大城市后,被杭州高新区的创新氛围吸引,留在了这片创业热土“耕耘”。

此后的20多年里,他持续创业却始终没有离开这里,先后成立了伊博电源、英飞特和四维生态三家高科技企业。在华桂潮看来,企业和高新区(滨江)有着一样的创新基因。他说:“在这里,我们敢于做梦。”

回看高新区(滨江)的发展轨迹,“华桂潮们”的奋斗故事,不仅仅催生了林立的高楼、扬起了增长曲线,也塑造了高新之魂。如今,创新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现象,闪耀在这片敢想敢闯敢拼的大地上。


鼓励创新 全社会的“最大公约数”

从建立国内第一条世界级“大哥大”生产线,到第一部同时得到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认证、认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面世;从全球第一款自膨式经导管肺动脉瓣膜产品上市,到中国第一款肠癌早筛产品,再到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诞生……在高新区(滨江),企业作为创新主体,他们敢为人先的首创之举从不缺席。

创新文化是高新区(滨江)全社会凝聚的共识,也是这座城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的不竭动力。

何为创新?从字面上解释,既是“从无到有”,也是“破旧立新”。对于企业而言,他们是创新的主体,也是创新文化的核心。不过,创新文化之于高新区(滨江),不仅仅是企业,也是全社会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
作为全省第一个高新区,杭州高新区的“从无到有”,自1990年建区之始,就是为了破解科技和市场“两张皮”而生的。当时,人们对高新区一切新事物、新思路都还很陌生,连同服务人才和企业的干部也要一起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
那时候,人才创业需要很大的勇气,一旦档案、户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,大到子女就学、小到粮票发放都困难重重。为了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,杭州高新区成立人才开发中心,打开机关大门,开门服务。杭州高新区第一任人事劳务局局长宋水娟说,“从建区以来,我们就坚持小政府、大社会,小机构、大服务,那时候就只想一心把高新区建好。”随着人才和集聚,为了方便办事,杭州高新区又从“开门服务”转变为“窗口服务”,开始了“前店后舱”的服务模式,宋水娟回忆道,“各个局的专员在窗口解决人才和企业办事问题的‘窗口服务’,可以算是杭州最早的‘办事大厅’了。”

此后,无论是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“两区合并”,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机制改革,还是建立全省第一家孵化器、第一家担保公司和先后创新迭代“五证合一”“证照合一”等商事制度改革,高新区(滨江)都在围绕企业和人才遇到的困境,不断自我突破,转变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。而人才、企业和政府的创新文化凝聚在一起,则厚植了高新区(滨江)的创新土壤,创新文化所孕育出的一个个“高新实践”,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

宽容失败 为追梦人卸下“包袱”

从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一根电话线起步,到一幢幢产业大厦崛起,高新区(滨江)从不缺创业神话。这里诞生了阿里巴巴、海康威视、新华三、大华股份等一大批飞速发展的行业龙头,也为有技术有能力的创业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土壤……

光鲜的另一面,也有无数次跌倒后的重新再来。

时任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一鹏在《口述高新区(滨江)发展史》一书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——一位海归博士来到杭州高新区创业,区里为他提供了30万元扶持资金,企业最后也没有发展起来,他觉得过意不去,向区里道歉。吴一鹏说,“我跟他说不要这样,高新区给你的政策支持是无怨无悔的。”

在高新区(滨江)的发展脉络中,从来都容得下“失败”二字。正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,也激发出人们大胆尝试、勇于探索的创新热情。

从2019年在科创板挂牌上市,到即将迁入新址,当虹科技的高速发展背后,就有高新区(滨江)的一路陪伴。“随着企业快速发展,办公用地很快就不够用了。我在周末打电话给当时的江北管委会,工作人员10分钟就赶到了,第二天就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。”公司董事长孙彦龙说,“高新区(滨江)服务企业的文化理念很好,服务意识融入了所有人的骨子里。”

科澜信息也在发展过程中,得到了高新区(滨江)为企业“卸下包袱”的支持,除了房租、税收等补贴和支持,还得到了3000万元的政府资金直投。同时,高新区(滨江)还支持公司回购股份,帮助企业成长。

为了解决科技企业科研成本高、融资难、获取投资途径少的难题,杭州高新区率先在全国高新区中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工作,通过增信机制,为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。

前不久,高新区(滨江)召开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暨“中国数谷”建设推进大会,根据建设方案,该区将围绕国家“数据二十条”产业政策,在构建安全高效规则、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市场、构建创新活力健康的发展生态、打造数据赋能型场景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。

不少企业代表认为这场大会,为企业在数据产业的探索,释放了“解放思想、放下包袱”的信号。现场,高新区(滨江)党委书记章登峰也表示,将一如既往尊重企业发展规律,始终与企业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与企业携手前行。

从建区之初对创业者“无怨无悔”,到让企业“放下包袱”,高新区(滨江)的创新创业史,也是一部创新文化的传承史。

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根与魂,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。那么,在高新区(滨江),创新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大?

答案就藏在这些数据里——这里汇聚了超40万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,全社会R&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%左右,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8.2件,累计培育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,作为GDP突破2000亿元的城区,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力最强的地区之一。